Skip to content

学校项目

2019校内暑研以及2020Fall申请小结

我自己在19年暑假的时候是留在学校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后来比较幸运中了一篇CVPR的一作,写这篇文章分享一下自己的校内的暑研经验和整个申请季的一些体会和心得吧。写的可能比较杂乱,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由于疫情的原因,认识的一些转降、延毕朋友都有在说海外暑研取消、教授不收人等等;感觉之前留在校内暑研的人不多,我这个一方面因为懒另外一方面因为菜没有申请海外暑研的人写点东西分享下经验也许能有些帮助。也先感谢下Hotpot以及众多学长学姐、同学们的经验对我申请的帮助。 我是从统计转来大数据的,前两年在管院学的各种课都有,方方面面也学习到了挺多;但跟后面做的CV研究大体是没什么关系的。大三上去欧洲交流了,玩了欧洲很多国家,中间也没做什么对申请有帮助的事情吧,诸如考GT或者想办法陶瓷推荐信,但是闲的时候看了下cs231n。然后就回国了,大三下才是我在大数据的第一个学期,选了六门专业课,workload还都挺大的,虽然最后成绩不咋地但也都还有收获。在数据可视化上接触到一些3D的东西,偏Graphics方面,也做了个相关的Final PJ,中间对于一些问题有了些想法。暑假的时候跟大数据的付老师沟通了一两次,自己当时有两个idea跟老师也讨论了下(一个是偏多模态的少样本的,一个是偏3D的),后来觉得这个偏3D的可能比较好做,然后我就准备开始了。付老师说那就投个ICLR吧,那时候大概是7月中,ICLR的ddl是9月底。 开始做的时候也才刚开始准备考GT,很早之前试水裸考过GT,但应该算是那个暑假开始正式准备吧。研究这块也都是一直自己在做的,所以时间不是很够,GT准备的也不是很好,一拖再拖经常转考,当时是想先把paper搞出来的,但又是自己探索压力也蛮大的,尤其在ICLR ddl之前发现出了点问题,始终解决不了,情绪也很崩溃。后来因为ICLR是open review,做的东西如果不ready负面影响也会挺大的,讨论了下就没投,准备投CVPR,ddl是11月中旬。 那时候是9月20多号了,忽然没有paper ddl的压力了,一下子感觉释然了,真的浑身轻松了许多,算了算大概有一个月准备GT;后来10月的一次托福没过,10月20号过了GRE,我就又开始准备CVPR了。当时是狂刷机经遇到了挺多原题就考过了GRE。 我记得考托福是11月9号,然后过两天就是数据结构、数值算法的期中考试然后16号CVPR ddl,当时准备的也挺痛苦和崩溃的,战略上感觉数值优先级最低,然后是数据结构和托福,就各自分配了点时间,主要还是忙论文。11月9号考托福前抽空准备了下,考完也不知道成绩会怎么样,就全身心继续搞paper了。那一周基本主要是写文章和作图了(因为有些部分准备挪到supp了),每天窝在新金博从上午到半夜。(其实整个暑假和开学那几个月大部分时候都泡在新金博,开始是在1309,基本从早到晚就我一个人,有次刘老师过来说不能随意去1309了,后来我找了个空的工位把我的各种设备都搬过去占着用了。)16号赶完paper,还有一周可以准备supp,当时也知道自己托福过了,感觉很多重担一下子就放下了。supp主要是补一个比较麻烦的对比实验,thx学长解决了,我们又补充了很多图例和一些说法的解释。24号交上去了之后就只想休息了。 之后就开始忙申请,我都是赶着ddl提交的,12/15左右交了5个,1/15左右交了5个,还有几个打算2月看论文结果再考虑投一下。 2月1号好像reviewer分数就出来了,不太理想其实,后来rebuttal做的比较充分吧,最后很神奇的中了,记得放榜那天我看到微博上有人说CVPR中了,我刚开始去cmt发现状态没变后来在CVPR官网上看见list放出来了,点进去一搜索发现竟然有我们的ID,难以置信,还去问了老师。anyway最后是个比较幸运的结果了。 说了半天流水账之后感觉说几点比较关键的,我当时跟付老师在准备这个文章,大体比较work了之后,付老师有邀请他的朋友来一起合作指导。这个“老师”在美国工业界做research scientist但整体背景还是很强的,后来我从他那里也要了封推荐信。我想说的是其实也不全然都要出国暑研,研究做的比较好的老师一般跟海外是有connection的,有产出的前提下,可能一起合作也会有海外推荐信吧;而且自己感觉留在国内是比较容易出成果的,觉得暑研就做一份研究吧,心里觉得校内也挺好的,刚开始就没抱着要找海外的推荐信的心态,加上自己懒和菜估计也没有什么合适的暑研机会。当然复旦connection确实还是弱了些,感觉比较大佬的同学可能去些强校可以要到强connection的推荐信。不过这只是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肯定是会有偏差的。 另外一个就是英语了吧,如果看了上面的流水账会发现,英语没考还是挺耽误事情和时间的,虽然最后都考过了,但想象一下万一哪个没过,估计这次申请更凉凉了,有条件还是早做准备。不然申请季真的重担太多。 最后想说下貌似付老师开始不带本科生了(准备保研的同学好像还是很欢迎的),不过感觉主要也还是得靠自己,付老师学生比较多。自己感觉要么是带idea然后直接做偶尔和老师讨论下,要么是帮学长学姐搬搬砖啥的。最近的合作得知又有新的CV方向的学者明年要加入复旦了,还是很期待复旦的未来发展的! 说点跟研究跟申请的关系的事情吧。感觉CVPR出结果太晚了,很多项目不接受新的更新了,CMU MSCV在论文出结果前就拒了,看地里一些分享感觉如果是拿着paper申的话应该是可以录的。虽然准备读博但感觉很多想学的知识还没学到(robotics等)、想大四和硕士一年级还可以再积累下pub和connection,所以会直接去读硕士再申phd,不会选择延毕或者gap。就我个人而言感觉申硕士,除了少部分学校(CMU应该是一篇顶会一作就可以拿到个scs的项目),整体来看大部分学校貌似文章没太大作用,还是GPA比较重要,而我的GPA很可能直接就被筛掉了。但是,中了文章之后我陶瓷了四个老师,虽然只有一个老师回复了,但是他人很好,我也表示愿意到他组里一起搞研究,他帮忙推荐了下,最后也录了这个很喜欢的项目。这中间整体利弊得失还是需要大家自己权衡下。 感觉复旦在泛CS的申请上connection和reputation还是较弱的,这其实是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的。上一届有很厉害的学长学姐,这一届去同一学校的同学也蛮多是我的很好的朋友,感觉FDU的申请也会变得越来越好的,大家的能力都还是很强的。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邮件来沟通。 最后的最后想说的是,健康的心态和身体对于做科研是第一重要的。

USC NLP方向暑研经历以及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我来自 16 级计算机,是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的失败科研人士,这里介绍一下我 19 年暑假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暑研的经历以及我的一些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机会申请 先介绍一下暑研是怎么回事。 在国内读本科的同学在申请美国的 PhD 项目的时候最大的短板就是推荐信,因此需要通过暑研的经历来弥补。 大部分暑研都是提前和老师说好,暑假的时候跑去当免费劳动力,以此获得 paper 产出或者/并且换取老师的推荐信。因为需要办签证,大概需要提前半年甚至更早去和老师陶瓷,也就是说如果 19 年暑假决定要去暑研,那么 18 年 12 月甚至更早就需要联系下潜在的导师。 我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子,是学校或者研究所提供的官方项目,这个不需要向老师陶瓷,只需要申请就行。南加大下辖一个历史悠久的研究所,Information Science Institute(ISI),已知该机构极其土豪,旗下自然语言处理的组每年暑假都会招实习生,所以我 18 年在爱丁堡大学交换的时候,那边的导师把这个项目推荐给了我,并且帮我写了推荐信。当时我只申请了这一个项目(没有陶瓷导师),时间也比较晚了(19 年… Read More »USC NLP方向暑研经历以及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CMU-MCDS 项目介绍

MCDS 是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SCS) 下属七个系中LTI (Language Technology Institute) 下属的一个面向就业的硕士项目,全称是Master of Computational Data Science (计算数据科学硕士)。虽然名称中带有数据科学,但和别的数据科学项目不同,这是一个计算机项目。这个项目时长3到4学期,也就是一年半到两年,一般面向就业的同学会在一年半后就选择毕业,而想要继续申请PhD的同学一般会在两年以后毕业。